现在有些人,总喜欢给宝妈出馊主意。
比如吃这一方面,让宝妈不管甜的咸的酸的辣的都给宝宝喂,有的还直接上手给宝宝塞嘴里。
婉言拒绝,某些没有眼力的人还理由满满:喂一点点没事,小孩子啥都要吃点。
这话说的,完全是在宝妈发飙的边缘试探嘛!
1岁以下的宝宝肠胃发育不成熟,很多成人习以为常的食物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伤害,喂这些东西给宝宝,纯属坑娃。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怎样给别人普及1岁以下宝宝的辅食黑名单。
蜂蜜▌禁食理由:肠胃菌落不成熟,斗不过肉*杆菌
蜂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肉*杆菌的污染。
肉*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致命性食物中*的细菌,幸运的是,这种细菌若想繁殖和释放*素,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根本不会给它作妖的机会,会抑制住肉*杆菌的繁殖,不给它释放*素的机会,所以即使食用了被污染的蜂蜜,也不会有事。
但是,1岁以下的宝宝属于非一般情况。宝宝体内的肠道菌落还不够强大,遇上了肉*杆菌只有被虐的份,无法阻止其繁殖和释放*素,就可能发生食物中*。
所以,蜂蜜再甜,对1岁以下的宝宝而言,也可能变成夺命*药。
盐▌禁食理由:轻轻的,盐来了,悄悄的,病也来了
盐的主要成分是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指出,0~6个月宝宝,每日摄入钠的量应在mg以内(约等于0.5g盐),7~12个月宝宝,每日摄入钠的量应在mg以内(约等于0.9g盐)。
这些量,母乳、配方奶和天然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鸡蛋、牛肉)中的钠元素就足够了,再单独加盐,就是过量摄入了。
过量摄入盐分,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血压上升,增加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几率;还可能会引起钙流失,导致人体缺钙。
此外,宝宝比成人对盐更加敏感,更容易变成重口味,筷子尖沾点盐,放宝宝那里就成了一大勺。
如果长期吃盐太多,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胃癌的几率就会增加,宝宝未来的健康,就这样栽在了盐上。
糖▌禁食理由:捏捏身上的肉,理由啥的,咱还用说吗?
会胖,长龋齿,这是过量摄入糖分最直观的危害。
糖吃多了,摄入的能量过多,会干扰或影响正常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此外,因为糖代谢需要消耗维生素和矿物质,过量吃糖可能会导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比如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而且,宝宝对味道的敏感程度比成人高多了,一粒糖下去,大人尝不出甜味,但宝宝会觉得甜蜜蜜。
喜爱甜食本就是人类的天性,宝宝很容易爱上带甜味的食物,慢慢就对不甜的食物失去兴趣,正常的奶和辅食的摄入就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日后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P.S:蜂蜜、盐、糖,这三种食物的「隐形状态」更容易让人中招,比如蜂蜜蛋糕、含钠高的饼干、含糖高的饮料,宝妈在购买前可以多注意下成分表,就能将它们找出了。
豆浆▌禁食理由:我的内涵,你消化不了
不到1岁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的消化酶不足以完全消化豆浆。而且宝宝喝了豆浆,哪还有胃口喝奶。
1岁以后,宝宝的肠胃逐渐发育成熟,可以消化豆浆,这时可以让宝宝喝豆浆,但每天尽量不要超过ml,否则饮用过多,会出现肠道胀气。
而植物蛋白怎么样都比不过动物蛋白,从对人体利用率来说,动物蛋白肯定比植物蛋白要高,所以能喝奶还是喝奶。
如果宝妈是买的生豆浆自己煮,需要注意一点,生豆浆煮到80~90℃时,会出现大量白色泡沫,但这不是真正煮熟了,只是“假沸现象”,喝了这时的豆浆会食物中*,要继续加热,至少加热5分钟才能喝。
果汁▌禁食理由: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讲真,榨汁,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忙活半天,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都没留下,膳食纤维、钙、铁这些成分因为不溶于水,都留不在果汁里,只能跟着果渣去见垃圾桶了。
能留下来的,主要是这几位碳水化合物(就是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糖醇。
这几位不但留下来了,浓度还不低,果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浓度高达11g/g~16g/g,而母乳和标准婴儿配方奶的碳水化合物浓度才是7g/g。
但是,多,不代表适合。一来,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会使宝宝更容易发胖和长龋齿;二来,如果小肠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碳水化合物,宝宝可能会发生婴幼儿渗透性腹泻。
此外,宝宝的胃口本来就小,果汁下肚了,哪还喝的下母乳和配方奶,这就相当于把零食当正餐吃了,还怎么好好长身体。
纯牛奶▌禁食理由:相见恨早
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没的说,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可不是瞎说的。但对于不到1岁的宝宝来说,牛奶,就是那个在错误的时间遇上的正确的人。
牛奶中80%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优质倒是优质,但是酪蛋白分子较大,1岁以下的宝宝肠胃弱,难以消化分解,过量的酪蛋白会产生较高的肾溶质负荷,影响宝宝健康。
而且,牛奶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
所以,牛奶虽好,但还是晚点再让宝宝享受吧。
13-24月龄依然以母乳/配方奶粉为主,奶类及其制品仅作为很少量尝试的阶段,当然也可不尝试。2岁以后才可过渡到纯牛奶等奶类及制品,当然母乳/奶粉也可继续喝。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