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几级楼梯就气喘吁吁,你有没有同感?
“大夫,我患心衰后每天散步1小时,为什么你还说我的运动量不够?”
在心脏康复门诊中,不止一位患者咨询过类似的问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患了心衰等严重心脏病就要长期卧床休息,只能做活动量非常小的运动。
其实,心衰患者在康复时不仅需要运动,还尤其不能缺力量方面的训练。
一、患心衰,更要康复运动心衰患者只要晚上睡觉平躺时不觉得憋气、平时活动不感觉很气短,经过医生评估恢复到NYHA心功能II级时,一般就可以开始运动康复,包括步行和力量两部分。
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主要适用于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
I级病人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衰症状;
II级心脏病病人的体力活动收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III级心脏病病人的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出现心衰的症状;
IV级心脏病病人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一般活动是指:爬三层楼梯、家务、散步等等。)
二、如何锻炼?1步行训练从每天5分钟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至每天30分钟,强调步行训练前后一定要进行各5-10分钟的慢速步行,每天合计步行30-60分钟,每周以5~7天为宜。
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50%的作用,但如果要进一步改善体能和心功能,还需要有一定强度的力量训练。
2力量训练很多心衰患者感觉无力、乏力,不是因为心脏射血力量下降,而是因为外周肌肉能量代谢下降、费用性萎缩,通过力量练习可以增加外周肌肉能量代谢能力,并增加肌肉力量。
上肢可通过举哑铃或矿泉水瓶进行。经过医生评估后,患者可从托举装有毫升矿泉水的塑料瓶或1千克的小哑铃开始,每周2-3次(或隔天一次),刚开始时每次举5下,托举的重量和次数可遵医嘱逐渐增加,以可以耐受(做完运动后略有气短,不是非常用力)为准。
▲图自CCTV1《开讲啦》
下半身可通过简单的靠墙蹲马步完成,从每次5秒开始,每周3次,每周增加时间3-5秒/次,逐渐增加至2-3分钟/次,如不能完成,也可坐位交替抬高下肢5次/日起。
需要强调的是,心衰患者做力量练习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一定要“用力时呼气”,降低因摒弃造成的胸腔内压增加。
建议心衰患者学习太极拳,如果做到位,能够坚持,对心衰患者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形式。
上述运动能改善四肢肌肉的力量,提升神经系统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使身体从整体上好转。
曾有一位严重心衰患者,刚开始一活动就会气短,出院1个月起,我对他进行运动评估并开出运动康复处方,患者按照处方循序渐进运动和药物治疗,2~3个月后他可以出门买菜,1年后除了感冒时,每天可活动2~3小时,还能爬北京的景山,也没再住院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
心衰患者步行训练和力量训练要注意安全性,以适当为主,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老人的平衡能力较差,练习时应注意预防跌倒,不要突然大幅度变换姿势,以免血压波动。
练习时哑铃要从低重量开始,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做深蹲起等训练。
丁荣晶·预约咨询
不想错过心脏科普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