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聚焦创新药物,国内外权威专家共话心衰优化
TUhjnbcbe - 2020/11/12 15:27:00
贵阳儿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105/5817683.html
心力衰竭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其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优化药物治疗,加强疾病管理对于改善心衰结局至关重要。10月12日,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多位国内外心衰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基于最新领域进展,对心衰的优化管理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心衰的早期诊断与评估、心衰优化管理及药物治疗最新进展等热点问题。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报道,以飨读者。心衰早期诊断与评估至关重要

医院*峻教授首先强调了心衰早期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他指出,心衰诊断应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引起心衰的基础病因以及生物学标志BNP/NT-proBNP,必要项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五方面。其中,病史及体格检查因缺乏特异性,尚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心衰诊断的可能性;心电图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同时还可预测患者预后;血利钠肽水平是最有用的初诊指标,可作为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有效补充;超声心动图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是心衰确诊的重要依据。

心衰诊治过程中需进行疾病评估和治疗评估。前者着重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液体潴留及其严重程度评估、其他生理功能评估等,后者有治疗效果评估、疾病进展评估和预后评估等。此外,*教授还强调了心衰的早期筛查,其有助于发现心衰高危人群,对这些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心衰。

心衰的优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抓住心衰优化治疗最佳时机:尽早应用ARNI,尽早获益

心力衰竭患者需频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虽能使多数患者得到病情缓解,但出院后的早期阶段,即心衰“易损期”仍是再入院和死亡的高发时期。因此出院前阶段是心衰优化治疗的关键时期,应给予积极干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均强调减少心衰易损期内风险的治疗策略,建议在心衰患者出院后进行早期管理,在出院前确定长期口服药物方案,并在出院后早期加强随访。

医院周京敏教授针对心衰优化治疗的最佳时机这一课题进行了诠释。以往院内启动标准化心衰治疗的获益证据有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没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化试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AR)多来自观察性研究或单中心研究,证据有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近些年少有的达到阳性终点的心衰治疗药物。PARADIGM-HF研究显示,在随机化后30天内,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衰住院率相比依那普利对照组显著降低38%(P=0.)。

TRANSITION研究则在PARADIGM-HF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在出院前或出院后早期起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该项随机、Ⅳ期、开放标签、平行对照研究在全球个中心共有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参与随机分组,进入出院前启动治疗组和出院后早期启动治疗组。结果显示,住院时启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ADHF)住院后稳定的HFrEF患者中约半数在10周内可达到沙库巴曲缬沙坦目标剂量(mgbid);两组中均有超过86%的患者达到并维持任何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至少2周。在10周治疗期间,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因不良事件所致的停药率在住院启动治疗组和出院后启动治疗组相当。

TRANSITION研究提示,在HFrEF患者中启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时间范围广,可以是出院前,也可以是出院后早期;在ADHF事件后的早期启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是可行的,且整体耐受性良好;在住院治疗时或出院后不久启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相当。这一结果或能改变当前心衰临床实践,即在出院前即积极给予ARNI药物治疗。

管理系统化可提高心衰治疗获益

来自法国洛林大学的FaiezZannad教授对心衰的优化管理策略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他指出,良好的疾病管理能降低心衰患者40%的住院风险和35%的死亡风险。然而研究表明,部分HFrEF患者并未得到指南推荐的标准化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肾功能欠佳或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高风险患者、以及肾功能恶化或高血钾风险的患者。优化出院管理、预防高钾血症及肾功能恶化、建立疾病管理制度、加强家庭监测等,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及ARNI的治疗获益。

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院傅良雄教授则认为应建立结构性的心衰护理门诊,并将心衰治疗领域的里程碑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做为日常护理质量的一项评价标准。傅教授在报告开篇即谈到了当前瑞典的心衰管理的现状,据8年至年瑞典国家心衰登记数据显示,瑞典69%的心衰医疗费用用于住院花费,心衰带来了卫生经济负担在全球有目共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出现是心衰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年的ESC指南中被推荐用于ACEI、B受体阻滞剂和MRA优化治疗后仍有症状的HFrEF患者,以替代ACEI,进一步降低心哀住院和死亡风险。傅教授介绍了瑞典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衰患者的数据。与未接受这一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者常更年轻、多为男性、更多症状及近期住院,且治疗更佳。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治疗的患者在住院后的6个月内,超过50%的患者剂量滴定至最大剂量(mgbid);以较低剂量50mgbid和mgbid起始治疗的患者,约1/3患者维持原剂量,约半数在剂量滴定过程中增加了剂量;而以最大剂量起始的患者几乎均未调整剂量。分析显示,82%的患者起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天后仍在继续这一药物治疗,这表明患者的耐受性非常好。傅教授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仅仅是一个新药,也是心衰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不仅可降低死亡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仅是有效,且疗效发挥早且一致;不仅强效,且患者的耐受性好。

心衰药物研究新进展:新药物、新希望

近年来心衰治疗研究创新不断。医院许顶立教授在介绍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治疗领域药物研究进展时指出,尽管早期RAAS抑制剂用于HFpEF患者的治疗未取得阳性结果,但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成功为这一领域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早期的PARMOUNT研究确立了沙库巴曲缬沙坦(mg,bid)在改善HFpEF(LVEF≥45%)人群NT-proBNP水平、左心房大小和NYHA分级方面的获益。目前,另一项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缬沙坦治疗HFpEF患者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大型RCT——PARAGON-HF研究正在进行当中,其以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为硬终点,规模(预计纳入例患者)更大,研究周期更长,将进一步明确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EpEF的获益,值得期待。此外,还有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pEF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影响的PARALLAX研究和对认知功能影响的PERSPECTIVE研究,相信这些研究将会为临床带来更多的提示。另外,在这一领域还有关于其他药物的研究探索,包括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调节剂、SGLT-2抑制剂、及静脉铁补剂等,令人期待。

综上所述,心衰造成的医疗负担在全球均是较为沉重的,尽早进行优化的心衰管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高润霖教授和浙江大医院王建安教授、医院董吁钢教授在讨论中也呼吁中国心血管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创新药物,国内外权威专家共话心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