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房颤的分类和危险分层
TUhjnbcbe - 2025/7/28 21:03:00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成人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7%。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

一、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和特点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分别为初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它们的具体定义如下:

1.初诊房颤:首次发现的房颤发作,不论其有无症状,也不论其是否为自限性。若患者有2次或以上的发作,即称之为复发。

2.阵发性房颤: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

3.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4.永久性房颤:常指不再考虑节律控制策略的患者。

5.长期持续性房颤:也成为持久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即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二、房颤的治疗包括卒中的预防、节律控制及心室率控制。

1.卒中预防策略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治疗和左心耳封堵。

指南推荐对所有房颤患者应先用CHADS-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低危患者(男性0分、女性1分)无需接受抗凝治疗(Ⅰ,A),1分的男性和为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在权衡出血和获益的基础上考虑口服抗凝治疗(Ⅱa,B),≥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接受口服抗凝治疗(Ⅰ,A)。

在抗凝药物选择方面,除合并机械瓣置换术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外,应口服抗凝的房颤患者优先选择NOAC(Ⅰ,A),;华法林优先推荐用于中、重度以上二尖瓣狭窄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抗凝,也可用于其他有抗凝适应证的房颤患者(Ⅰ,A)。

经皮左心耳封堵的推荐:第一、对于左心耳电隔离后的房颤患者,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Ⅰ,C);第二、对于CHADS-VASc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3分,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Ⅱa,A);第三、对于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如存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可同时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Ⅱb,C)。

2.节律控制

包括心脏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和导管消融等。指南强调了节律控制在房颤治疗中的优选地位,建议早期节律控制:(1)症状性房颤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者,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Ⅰ,B);(2)无症状性房颤患者早期节律控制亦可改善预后(Ⅱa,B)。

3.心室率控制

心室率控制包括紧急和长期的心室率控制,后者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及房室结消融结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是改善患者症状的两项主要措施,其中的药物治疗也分很多种,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房颤的分类和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