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与概念心力衰竭,这一由多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发的病症,涉及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的受损。当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的代谢需求时,便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淤血、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的不足。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的受限以及体液的潴留。而心功能不全,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当其伴随临床症状出现时,便被定义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病因与诱因引起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通常可归结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两大类。在这些病因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力衰竭最为常见的疾病。同时,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动脉瓣狭窄等问题也会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对于已经患有上述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某些诱发因素可能会增加他们心力衰竭的风险。这些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活动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等。
感染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诱因,它可以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此外,严重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动过速,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血容量增加、过度输液或摄入过多钠盐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等高强度活动,以及不当治疗,例如洋地黄中毒或降压药使用不当,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并发其他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肺栓塞等,也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02心力衰竭的分级
?分级标准与症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心功能如何分级。I级患者的心脏病并不严重影响体力活动,他们可以自由进行一般体力活动而不会出现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的症状。Ⅱ级患者的心脏病已开始限制其体力活动,休息时无症状,但进行一般体力活动后会出现上述症状。Ⅲ级患者的心脏病进一步限制了体力活动,即使休息时无症状,但轻微的活动也可能引发不适。而Ⅳ级患者的心脏病在休息时也表现出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会加剧这些症状。
03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的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左心衰竭因肺部充血导致,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咯血等肺部症状。同时,左心衰竭也会引起全身性症状,如疲劳、乏力、头晕、心悸,以及尿量减少和肾功能损害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衰竭因静脉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特别是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同时,胸腔积液也较为常见,多为双侧,但也可能出现在右侧。此外,胃肠道淤血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以及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全心衰竭的症状全心衰竭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的症状,患者不仅可能出现右心衰竭导致的凹陷性水肿和胸腔积液等挑战,还会展现出左心衰竭引发的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这一病症的复杂性,无疑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全心衰竭,作为心血管系统的严重病症,其症状复杂且多样,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应对这一系列的症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