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严重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严重降低,不能供应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心源性休克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泵衰竭所致。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前壁心梗、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心梗、心梗或心绞痛史、心力衰竭史、左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体循环衰竭表现: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末梢紫绀等;亦可同时合并急性肺水肿表现;动脉压<10.7KPA(80mmHg);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心输出量极度低下。
药物治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再灌注、左心室辅助设备等是目前心源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正性肌力作用药物和缩血管药物。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心源性休克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安放IABP后在心脏收缩期气囊放气,使外周血管阻力不增加;而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增加。由于心源性休克绝大多数是由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因此,对这部分病人采用再灌注治疗[急诊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对于改善和恢复心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左心室辅助设备是左心室辅助设备借助外置的机械设备,暂时的、部分的代替心脏的功能,有助于组织的灌注,等待心功能的恢复,并打断心源性休克时的恶性循环,是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
心源性休克病人病情重、死亡率高。但一旦治疗有效这部分病人的长期预后较好。
如果不幸患了心源性休克的话,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多选择如下这几样食材:
牛肉是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同时牛肉也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虾,甲壳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动物。近2,种。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第二触角长,鞭状。腹肢是游泳肢。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公釐到20多公分(约8吋),平均4~8公分(1.5~3吋)。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14,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我国海域宽广、江河湖泊众多,盛产海虾和淡水虾。海虾是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多种佳肴的海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称。海虾有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淡水虾有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还有半咸水虾如白虾等。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但又无腥味和骨刺,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海虾还富含碘质,对人类的健康极有裨益。根据科学的分,虾可食部分蛋白质占16~20%左右。
虾皮不是虾的皮,而是一种小虾(中国毛虾)被晾晒至干而成的食品,入口松软,味道鲜美。这种虾的虾肉很少,晒干后肉更不明显,给人一种只有一层虾皮的感觉。
毛虾是我国海产虾类中产量最大的虾类资源,常见的有中国毛虾和日本毛虾。前者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后者多见于东海。两者极为相似,如不仔细观察,还以为是同种虾了。毛虾个体小,一般只有3厘米,因此不为人注意。毛虾产量大,群体集中,一网捕上来往往都是清一色的毛虾。一般都就地晒干加工成虾皮,因虾小,肉坚实的干制品很易使人感觉似虾皮,因此得名。
中医和食补,是中国人最擅长的几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心源性休克同样也适用食补这种蕴含东方中医文化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我们上述说的这几种食材,对心源性休克的治愈非常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