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常带孩子去游泳池或者旅游时去度假胜地游泳,有的家长甚至单独让未成年的孩子去学习游泳,认为是对孩子的放手锻炼。
实际上这里有不少隐患,溺水是常见的儿童死亡原因。溺水又称淹溺,淹溺是指人被淹没在水中并导致呼吸障碍及窒息的状况。一般4-6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
那么如何识别溺水现象?
家长和小孩一起外出,一定要注意观察,提高警惕。电影里溺水者一边大喊“救命”,一边双手乱挥,很久才会沉到水里。实际上,事故发生很快,稍有延迟,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用眼睛看着水里的孩子,一分一秒都不能大意。大人一定要时刻警醒。家长打盹、看手机而不是盯着池子里的小孩都是不对的。
一、早期溺水的十大表现:
1)头低,嘴在水平面;
2)头仰,嘴张开;
3)眼无神,空洞,不集中;
4)眼闭上;
5)头发盖住前额或眼睛;
6)直立,腿不动;
7)换气过度或大喘;
8)往特定方向游,但是头不动;
9)试图翻身,背朝下;
10)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
有了早期表现,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出手相救了,再挽救来不及了。
二、淹溺致死的原因
(一)淹溺致死的原因
大量水、藻、草类、泥沙梗阻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恐惧、寒冷等因素致反射性喉头、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窒息。
(二)淹溺类型
分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1.淡水淹溺:由于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循环,血液被稀释,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急性肺水肿、心室颤动,造成死亡。
2.海水淹溺:含有高渗氯化钠的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因渗透压的作用,致使血液中水分大量进入肺泡腔,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生命丧失。
三、救护原则
(一)水中救护
1.充分做好自我防护。救护员自觉有能力,可跳入水中将落水者救出;如无能力,千万不要贸然跳入水中,应立即高声呼救。
2.迅速接近落水者,从其后面靠近,不要被慌乱挣扎的落水者抓住。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将其带至安全处。
3.有条件的可采用可漂浮的脊柱板救护落水者,有必要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4.高声呼救获得帮助,紧急拨打求助电话。
(二)岸上救护
1.将淹溺者尽量放置侧卧位,头部置于低位,能使口鼻自动排除液体,清理口鼻异物。无呼吸心跳者,立即给予2次人工吹气,然后做胸外心脏按压30次,反复进行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有条件应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心脏电除颤。
2.如果淹溺者存在呼吸心跳,但意识不清楚,需清除口鼻异物,保证呼吸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和心跳变化。
3.淹溺者自主能力正常,可协助其自行采用催吐方法排除胃内水。
4.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抢救应坚持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5.应急救护有效,淹溺者恢复心跳、呼吸、可用干毛巾为淹溺者擦拭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
6.再次强调尽早呼叫,请求医护人员尽快到现场急救。
四、暑期安全的建议
1.警惕溺水危险,避免孩子单独于游泳池、河边、海边游泳,建议家长随时陪护。
2、注意饮食安全,不吃不新鲜、不卫生饮食,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3.注意出行交通安全,防止交通意外。
4.警惕野外雷电危险,野外防止蛇虫咬伤,带必须的急救药品。
5、安全用火、电、气
6.家长提高育儿安全意识。规避看得见的危险,防范看不见的风险。
撰稿:张丹
编辑:齐建伟、刘力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