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开学没几天有孩子却猝不及防地发!烧!了!医院一周内就有6个孩子被送进ICU这是怎么回事?↓↓↓
1
憋喘、呼吸困难、低血氧症一周6个深圳娃进PICU前几天下了几场雨,天气转凉,小雨(化名)的家人发现小雨有点鼻塞,偶尔还咳嗽。不过,小家伙精神还好,吃奶也正常。家人以为,孩子只是着凉了,也没太在意。2天后,小雨咳嗽越来越严重,憋喘明显,还有点呼吸急促。不仅如此,平时吃奶都很乖的她,罕见地不肯吃奶,还常常哭闹。全家人急了,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开了雾化。可是,小雨的症状还是没好转。过了一天,她还发烧起来,一度烧到38.7℃。更严重的是,她的精神也越来越差,吃奶也少,偶尔还会呕吐。很快,小雨被安排住院了。然而,她的病情仍在加重,不仅呼吸困难,还有低氧血症。住院第二天,她就进了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小雨入院后,又有5个孩子,因为重症肺炎陆续被医院PICU。他们的症状、发病过程,与小雨惊人地相似。这些孩子大多有憋喘、呼吸困难、低血氧等症状。有几个孩子,还因为呼吸衰竭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所幸的是,经过全力抢救,这些孩子病情都有明显好转,其中4个已转危为安。一周内把6个娃送进PICU原来是因为这种病*↓↓↓
2
呼吸道合胞病*近期高发家长们千万留意
01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
呼吸道合胞病*(RSV)是副黏病*科肺炎病*属的一种RNA病*,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
在我国北方,暴发高峰期:10月至次年5月
在南方,流行高峰:雨季
▲呼吸道合胞病*(RSV)
02
感染RSV后有什么症状?
轻症的RSV感染及感染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切不可掉以轻心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RSV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4~6天后出现症状。●病*首先侵入鼻腔,在鼻咽部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者大约1~3天后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弥散的干啰音和喘息。RSV引起的肺炎是我国特有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其典型特征为发作性喘憋,并伴有支气管周围炎及间质性肺炎等肺部症状。绝大多数轻症患儿在起病后的7~12天即开始恢复,少数重症患儿可表现为拒食、持续性干咳、喘息加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部过度膨胀并随呼吸出现肋间凹陷,并发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03
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喂养量小于平时的一半,甚至拒食
烦躁不安、易激惹、嗜睡
呼吸频率增快(婴儿60次/分,孩子胸廓一起一伏算1次呼吸)
小鼻子随着呼吸瘪下去(鼻翼煽动)
呼吸费力,胸部的肋骨间隙都随着呼吸凹陷
3
RSV没有疫苗但可预防由于RSV在体外很难增殖,相当不稳定,目前尚缺乏适当的动物模型进行疫苗研究,RSV疫苗研发较为困难,至今还没有疫苗上市。预防RSV感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患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婴幼儿、老年人、体弱及慢性病患者。②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和宝宝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共享食物和餐具,经常清洁、消*宝宝的玩具和衣物。③保持环境的空气流通,室内多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环境。④研究表明,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的儿童RSV感染率更高,因此家中有儿童的话,家长应戒烟或不在家里吸烟。
4
如何区分小儿肺炎和感冒小儿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由细菌和病*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小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等,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小儿肺炎有时与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家长有必要掌握这两种小儿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早医治。鉴别小儿肺炎和感冒主要应注意观察以下6点:01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烧。小儿感冒也发热,但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
02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息,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息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鼻翼扇动、口唇发紫,提示病性严重,切不可拖延。
03精神状态
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还能玩耍。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04饮食
小儿感冒,饮食尚正常。但患肺炎时,食欲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不喝水,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患儿还可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05睡眠
小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易醒,爱哭闹,甚至惊厥。
06声音
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在孩子安静时,在其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
以上这些大家都记住了嘛?近期这类病*高发家长们千万当心觉得有用就告诉身边的人吧来源:综合深圳大件事、微言教育、浙江在线健康网、南方都市报(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更多精彩
36岁男艺人家中不幸身亡!这些隐藏风险一般人不会注意,却很致命!千万注意
女子想“剁下自己胳膊!”医生竟从身体挤出“牙膏”!这是什么怪病?
35岁妈妈早衰掉发,竟是这个“好习惯”,医生:想长命就别“作”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