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做手术多少钱 https://m.39.net/news/a_5852198.html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疾病发生后,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医院孙宝贵院长表示:先别慌!心衰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医患携手才能预见更好的未来。
心衰大致分成几类
心衰的种类有很多,孙院长解释道:根据发生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按发生的部位,有左心衰、右心衰,以及全心衰;心脏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按此分类,有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或者是混合性心衰;按症状,可分为无症状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以射血分数为标准,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小于40%)、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轻度减低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介于40%-50%之间)。
心衰药物治疗的发展进程
关于心衰药物的发展,孙院长进行了耐心解答:
在心衰研究早期,发现心衰是由于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出现问题,血液不能有效地射出与回流,因此提出了血流动力学障碍。当时大多使用利尿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只为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排血量,进而降低液体潴留引起的相关症状。
随着心衰研究的深入,发现心衰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的。故,改变血流动力的药物开始应用。如血管扩张剂,应用后,心脏射血时负担减轻,心衰得以矫正。在此阶段,以扩张血管药物为主,辅以增加心脏收缩力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类,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些药物都有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然而,数据显示,病人的症状有所改善,寿命却并未延长。
基于这个发现,仅从血流动力学了解心衰还是太过肤浅。于是,到了本世纪,医学领域对心衰的研究更近了一步,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改变会引起心脏的重构,从而导致心衰。
这些神经内分泌因子,一类归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另一类归属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受体。研究者从干扰这些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角度思考,尝试用这些因子的拮抗剂阻止它发挥作用,于是作用于两个系统的药物应运而生。
一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旨在逆转心室的重构,使心衰也得以矫正;另一类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用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阻断β受体,这类药物使用后,能够逆转心室力,改善心功能。这两类药物,都是从心衰的发生机制出发,不仅缓解了症状,患者再住院和死亡率也显著降低。第三类药物是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引起水钠潴留,也就是水肿,心衰严重的患者都存在这个问题,此类药物的作用就在于调整水钠平衡。
心衰治疗的“金三角”便由此产生。如今,这三类药物已然成为心衰治疗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由血管紧张促受体拮抗剂与内啡肽酶抑制剂组合的双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广泛,但尚未自成体系。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葡萄糖钠共转运体2抑制剂引起了心衰领域的